如在100纳米以上,那么对10纳米左右的样品薄膜来说,荧光信号将几乎为0,因为激子平均能扩散100纳米,而薄膜只有10纳米,在这个过程中,激子移动到边界hopg的位置的概率非常高,激子都被hopg给“吃”了,自然无法产生荧光信号。
反之,如果激子扩散距离比较近,比如10纳米,那么10纳米左右的薄膜,自然是能够产生荧光信号的,此时的荧光淬灭效率大约为50,也就是发光强度为正常强度的一半。<,已经被快递送到材一2楼的门房。 顾名思义,这种这种石墨是高度取向的,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得到非常光滑的高导电率表面,该表面可以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中检查,或者用作其他正在研究的材料的衬底。 a级的镶嵌角最小,通常在0.5度左右,品质最好,也最接近单晶的性质,当然价格也最贵。 c级的镶嵌角最大,通常在1.5度以上,品质最差,但价格最便宜。 b级的镶嵌角介于a和c之间,通常在0.8度左右。 许秋在网上货比三家,最终找了一家国内的hopg厂家。 他们卖的最小的尺寸是长宽高10101毫米,也就是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一毫米的高度。 这样的规格,a级的就要2000块,c级的只要700块。 如果规格更大一些,比如长宽高20201毫米,a级的就要8000块,当然c级的也要4000块,如果是长宽高20202毫米的,价格就要上万了。 当然,别看它规格小,买回来一小块hopg,就可以用几十次、上百次,不然这玩意要是一次性的话,谁都用不起。 毕竟许秋测试一个体系的激子扩散距离,样品就要准备十几个。 感慨了一下科研圈的物价,许秋最终选择了最小规格的c级hopg,先用700块的便宜货试试水呗。 理论上,他现在进行的是普通的荧光测试,主要利用的就是石墨对激子的淬灭效应,对衬底的要求应该不似扫描隧道显微镜那么高。 许秋从门房取到快递,看着快递盒,随口吐槽了一句,“这快递盒好随意,就是普通的小纸盒。” 随后,他戴好一次性pe手套,开始拆快递,里面有一个离心管,hopg用纸包着放在内部。<和之前在网上看到的描述差不多,10101毫米的规格,一面是暗灰色,另一面是亮灰色。 其中暗灰色一面是反面,亮灰色的一面就是正面。 不过,许秋知道这玩意就是高纯度的碳。 <到手,接下来就是样品制备。 不过,在旋涂样品之前,需要对“厚厚”的hopg表面进行剥离,得到具有新鲜的、具有光滑表面的衬底。 有一些非主流的方法,比如用镊子直接剥离,这个难度就比较大了,很容易破坏hopg表面。 比较主流的方法是用胶布直接粘在hopg上面,然后再撕开。 虽然这个方法相对比较安全,但许秋也没有贸然在现实中进行尝试,而是先到模拟实验室中,用3胶布试了一番。 刚开始的时候,会出现表面不平整,或者说倒刺的现象。 在反复尝试多次后,许秋终于掌握了技巧。 那就是让胶布按压的尽量紧密、均匀一些,这样得到光滑表面的概率比较大,因为如果有部分没有被粘到,就会留在原来hopg主体的表面上,形成倒刺。 经过剥离之后,胶布上就会有一层破碎的石墨片层,hopg母体上则形成新鲜、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