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备氧了,此路不通。
“那就只能把主意打到火星大气中了,火星大气含有95的二氧化碳。而我呢,正好有一台设备是专门从二氧化碳中分解氧气的。
耶!氧合机!
只有一个问题:火星大气极为稀薄,只有地球大气压的1,收集工作很难进行。”
在观众们不明觉厉的眼神下,伴随着轻快的音乐,雷嘉音开始一系列让人目眩神迷操作。
“我队友们乘火星升空载具火箭离开了,但它的下半身还留在原地。
还记得升空火箭是如何利用火星大气制造燃料的吗?第一步就是收集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在高压容器中。
只要我能让栖息舱给燃料站供电,它就能以每小时半升的速度向我二氧化碳,源源不断。10个火星日之后,我就会有184升二氧化碳,再利用氧合机,就能造出184升氧气。
这样一来,我就有足够的氧气制造出368升水,氧气有着落了。”
解决了氧气的,接下来就是氢气。
而这就涉及到火星降落载具了,降落载具火箭中有省下的预备燃料,292升没有用过的联氨。
每个联氨分子含有四个氢原子,也就是说,每升联氨里的氢可以造两升水。
这样一来足够造将近600升水!远超所需!
只有一个挑战:将氢从联氨中分解出来。
“我要做的就是让它跟一种催化剂起反应——我能从降落载具火箭的引擎中提取出来,之后就会产生氮和氢。
最终结果是五分子的联氨能产生五分子人畜无害的氮气,以及十分子氢气,在此过程中,会有一个转化为氨的中间过程。
化学是个拖泥带水的学科,注定会有些氨死活都不跟联氨起反应,保持在中间状态。
我是植物学家没错,但我的化学也是满分。
呕……氨气的味道可不好受!”
雷嘉音有些得瑟的在镜头前展露着自己的话唠,或许在只有他一个人的星球上,不断地记录着视频和音频日志,才会让他不被恐惧击倒,让他始终保持求生的乐观。
他在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操作中,成功的制出了水。
穿着太空服的内衬,套着手套和短靴,戴着一副氧气罩外加化学工具箱里的实验室护目镜的雷嘉音在“农田”里欢呼雀跃。
银幕前的观众们也有人吹出了口哨,甚至叫喊出声。
显然,雷嘉音扮演的男主角的勇敢坚韧智慧与乐观已经成功感染了所有观众,这是影厅内的科幻迷、太空迷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情节。
但开心没有持续多久。
雷嘉音发现制出的水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多。
甚至只有预定的一半。
雷嘉音既像是记录日志,又像是在跟镜头后面的观众一起思考,思维冷静:“我的氧气在正增长,从舱外引进的气体量是持续不断的。
因此,唯一导致氧气‘正’增长的原因就是它比我想象中的消耗得少。但是,联氨却实实在在地按照设想中的量用光了。
唯一的合理解释:我并没有将释放的氢气全部烧光!”
丁伟跟上了男主角的思路:“卧槽!危险了!”
肯定是产生的很多氢气并没有参与燃烧,飘到了空气中。
那就意味着……空气中有很多没有烧掉的氢气,到处都有,还混合着氧气,接着……只要一个电火花就能把栖息舱炸飞。
显然雷嘉音也第一时间意识到了危险,立即用一个密保自封袋在空中挥舞了几下,然后封起来,穿戴整齐,出舱进入漫游车,在大气分析仪中分析得出氮气22,氧气19,氢气54。
栖息舱变成了一个危险的“氢气罐”。
本来已经走入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