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战和争如沸 忠奸判若渊(2 / 5)

似月桃花 关外瑛年 5417 字 3天前

史氏和季奴送去九村的时候,史氏也找到了她们。

“什么?你要走?!”

曾钟娥不可置信。

“对,我一个人走,季奴留下。”

“为什么?你千里迢迢冒着风险来了临安,然后又要回宝应?”

雨歌瞬间来了脾气。

“为了见你,也为了把季奴带来给你。”史氏怕她误会,赶紧温和道:“一方面,季奴太小了,我们不忍心他跟着我们冒这个险,还有便是,他虽非我亲生,却一直养在我膝下,你也是他的长姐,以后长大了,你也能有个弟弟傍身,不至于全无亲人。当然,将军府对你的照看是另一回事。”

雨歌无言。

她大可以认为这是他们想让她照看季奴的说辞,包括之前的举动,但是她不想计较这些事了。

季奴真拿她当姐姐的,稚子何辜。

只是……史氏为何要回山东,定是抱着和贾涉同生共死的决心,所以,她们有可能不会再相见了?

当真如此亲缘淡薄?只有这一段情吗?

曾钟娥拉住史氏的手,“你去意已决,我们拦着你,反而遭埋怨,做行伍之人的亲眷,我懂你的想法,我的姐姐当初也是这样做的。”

雨歌知道这是说的静纯姑娘的母亲,她们都有自己的宿命,非常人不能解。

她忍着心内的酸楚,“我会照顾好季奴的,你……”

后面的话她已经说不出口,再说下去,就会暴露她的情绪。

“将军正在回来的路上,等他还朝,定能将边境情况重新在朝堂是议一议,山东情形说不定会有好转。”

史氏微笑着点头,“此番回来,没能和将军见上一面,亲自拜谢他的恩情,实属憾事,山东之事,牵扯过多,还需从长计议,若是将军再因我们的事情……那我们就万死也不足惜了。”

年后,史弥远的禁足便解了,没有什么更大的过失,这个时间也到了,官家也没理由关着人家。

更何况,朝中也确实需要这样一个人统领百官、为他分忧。

但史弥远这人一向和赵竑不睦,赵竑前次因吴尚书而将史弥远斗败,史弥远这半年定然憋着报复呢,必须得找个人回来制衡他,才能让朝局免于动荡。

思来想去,杨祖春便是不二人选。

正好襄阳打了胜仗,金军已经撤出,那里暂时不需要杨祖春坐镇,官家便一纸诏令将人召回。

杨祖春知道官家这时更需要他,安排好了襄阳的守备,便立即往临安赶。

雨歌知道将军要回来,也感觉有了主心骨,“就不能再多等几日吗?”

“越等越会舍不得,既然早晚要走,趁现在下了决心,就动身吧。”

舍不得什么呢?不言而喻。

“可是史弥远的人说不定还没放下戒心,你这样出城,能行吗?”

曾钟娥似乎早有准备,“我会去和宗祯说,让他派人手护送出城,我相信应当无事。”

杨祖春回临安后的三个月,完颜珣不顾太原刚被蒙古军攻陷,兵分三路,向宋发动新一轮军事进攻,西起陕西,东至江淮。

东路方面,金军连下濠州、滁州、兴州等地,贾涉因得到了山东忠义军的支持,尚可维持。

“官家,休战议和吧,此时金军不过是为了出口气,他们需要钱粮和蒙古打仗,只要我们提出休战,他们肯定不会拒绝。”

史党中有人站出来上表,官家也有些动摇。

他看向杨祖春,这是他召回来平衡局势的,又不能再派出去,难道堂堂大宋除了他,无人能领兵打胜仗?

杨祖春似乎感受到了官家的心声,站出来道:“失去数城、闻者痛心,但前次金国求和我们拒绝了,我们若是再求和,必定会付出数倍于前次的代价。”

朝堂上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