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银子太多(2 / 3)

人吗?分成两排,一排放枪,一排后面装弹药,前面的子弹放完退下来,后面的立刻补上,这样不就避免中间断档,被敌方攻上来吗?”

十四爷一听,这是个好主意啊!

其实道理特别简单,咋就都没想到呢?

他也爬起身,把惜宁抱起来,转了几个圈,哈哈大笑道:

“阿宁,你可真是我的福星!”

惜宁拍他肩膀,大声说:“快放我下来,我还有话呢!”

十四爷把她小心翼翼地放下,惜宁被他转的有些晕,靠在爷臂膀上歇了好一会,才缓过来。

“爷,我在书里还看到过,有一种藤甲兵,也是步兵作战,能攻骑兵,砍马腿,您要不让兵部发文,去大清各地访一访,应该是滇南山里,有这种老藤,编成盔甲,能刀枪不入。”

惜宁不记得前世是看了哪本书记载,历史上确实有这种藤甲兵。

任何朝代,战马都是稀罕物资,而且养骑兵可比步兵要昂贵得多。

十四爷若是能带出一支骁勇善战的步兵队伍来,将来西征必定如虎添翼。

爷将信将疑,刀枪不入的藤甲,怎么可能有这种东西呢?

不过从西山回来后,他还是请兵部侍郎往滇南发密令,寻找这种老藤。

十四爷忙着招兵,已经有十几天没回紫藤园,惜宁有些想念他。

别看爷高大威猛,回了家,在惜宁跟前撒娇卖萌地,很是解压。

继续阅读!

也是巧了,惜宁虽然比爷小了好几岁,可架不住她心理年龄大啊!

前世也没得及结婚生孩子,如今看十四爷,竟有了些养年下弟弟的宠溺感。

有他在,两人互相做小孩儿,时不时闹一闹,宠一宠,日子便不寂寞,不干巴。

好在惜宁日常事多,忙起来便顾不上儿女情长。

洛娘子领着绣娘们赶制订单,几家布行与绣楼又在刘总管监督下修缮着。

惜宁一时无事,便带着落杏红姑,去义庄巡查。

这义庄地处京城东北边,在怀柔县,离京有好几十里路。

惜宁刚开建的时候来看过一次,只记得地域辽阔,站在山坡上,极目望去,似乎直到天边,都是她的地。

庄子上有两个山头,一道山涧蜿蜒而出,绕过山脚下的平地。

平地大多是砂砾地,有一处湿地,去年冬日来,衰草一片。

这回赶上初夏 ,倒有些草长莺飞的意思了。

因为不好种植庄稼,这地根本没人要,吴二舅和宋大壮去找当地衙门说想买地,那县令一听吴氏商行是十三爷门下生意,大笔一挥,原本买一个山头的四百亩,这刘县令竟又附赠了一个。

“我们这穷乡僻壤的,那山涧到了春天容易发山洪,既然吴氏要,就连着两个山头,山涧,和山下那块平地,都给你们了。”

这县令也有小心机,看吴二舅动心,才说:

“只盼着十三爷发善心,把那山涧给治理了,等明年春夏暴雨时节,不要再淹了县城就好。”

他也算丑话说在前头,把什么都说清楚了,不然等签了契约,办了地契,再说这山洪之事,岂不是坑害十三爷?

吴二舅特意带懂行之人绕着那山头平地骑马转了一圈,看看地形。

那人说只要在平地上挖两个水库蓄水,再挖一道河渠分流到县城南边的大河,这山洪几十上百年都不会有事。

毕竟是北方,再发洪水,也不像南边那般,泛滥成灾。

这也是怀来县城多少年来都不曾因洪水搬迁的原因。

春夏闹一闹,严重时可能城里会进水,也就一两天功夫,百姓们骂骂咧咧,等水退了,该干嘛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