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纠结的李靖(2 / 4)

定襄城计划,必将功亏一篑。

李靖神色凝重,指尖无意识地叩击着案几,发出规律的 “哒哒” 声。

另一方面,这个计划本就突出一个奇袭,讲究快准狠。

所以,携带的兵力也不能太多,不然就容易暴露行踪。

原本他带着三千的兵力,就有些冒险。

现在,李恪在那边也屯着三千的骑兵,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增援。

只要,李恪不曾被发现,那这计划成功的可能性,就无限放大。

一时间,饶是李靖这位身经百战的大将,也不禁在心中反复权衡利弊。

......

北齐后主天统三年,突厥汗国分裂为东突厥、西突厥,东突厥大体上以金山为界,与西突厥划分汗国原来的疆域。

但随着两国势力的此消彼长,所辖范围也时有伸缩。

原先突厥民风淳厚,政通质和。

直到颉利可汗重用汉人“赵德言”,突厥的发展,开始偏离传统,由荣转衰。

此人出生于世家望族,家境殷实,受到良好的教育。

也曾做到刺史之位,可后来李世民和房玄龄、杜如晦、唐俭等人发现,他擅长拍马屁,却又没有真才实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并且,心比天高,崇拜突厥,利用这种媚外的心理,李世民、房玄龄等人就设计让他去祸害突厥。

事实上,也正如李世民等人的预料,赵德言来到突厥之后,在得到颉利可汗的重用之后,马上就开始献计,让颉利可汗按照大唐的那一套行政方式治理突厥。

赵德言给颉利可汗讲了一大套理论知识,把颉利大可汗忽悠瘸了。遂下令,由赵德言负责实行,在突厥进行彻底的改革。

频繁的变更旧俗,政令繁苛,让突厥内部开始不满。

加上颉利可汗连年用兵入寇大唐边境,手下的属民也不堪其苦。近两年又屡遭大雪,牲畜多死,部族冻死无数。

可颉利可汗又不像中原王朝,会主动救济百姓,反而因为收入减少,加重盘剥手下的部落。

一系列的原因下来,引起内外离心,许多属部背叛。

其中,薛延陀和斛薛因为是铁勒的部落,分布地区在突厥的北面,距离颉利的大本营相对较远。

忍受不了颉利可汗剥削的他们,率先举起了反旗。

这两个部落联合起来,在贞观二年正式宣布脱离突厥统治。

就在李恪和袁天罡秘密筹划着,突袭定襄城的计划前夕。

这天,位于阴山余脉向西的方向,又迎来一支队伍。

队伍的人数差不多五十人,几乎与袁天罡所带人数相当。

一行人也是轻装简从,为首者身披玄色斗篷,面容隐匿在风帽阴影中。

比起袁天罡一行人,穿戴皮甲的军队作风。

这行人更像是商队打扮,因为在他们骑乘的马匹中,还有几匹马的马背上,驮着捆扎严实的毡布包裹。

只不过包裹掩藏的严实,看不出里面装的是什么货物。

当然了,这些人腰间都佩戴着弯刀,马鞍旁挂着弓箭,显然也不像纯粹的商人。

队伍行进至一处背风山坳时,其中领头的那位商队首领,忽然抬手示意队伍停下。

接着驱马来到队伍中,一位被众人护卫在中央的神秘人物身旁,低声道。

"公...小姐,现在天色已晚,您看是不是应该找一个地方安营休息?"

被护卫的人坐在特制的雕花马鞍上,身形纤细,覆着银狐裘的斗篷下,露出一截绣着缠枝莲纹的锦缎裙摆。

她抬手掀开风帽,露出一张清丽绝伦,又带有一丝异国风情的面容,不是夷男可汗的宝贝女儿——宝音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