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计口授田(2 / 2)

不过话说回来,要是把庄园里的佃户也给报上去,是不是能多分点地?

唔....但相应的,缴的税也上去了,这个回去要细算一下,看看是否划算。

毕竟,即便是王氏这样的大族也不可能无脑供养太多佃客。

以往无休止地压榨他们,还算有点油水。但要是缴了税不划算,不如不要。

如今的东堂内,像王广这般思考的人不在少数。

他们身后站着的是一个个家族,在帮陛下成就功业的同时,家族的利益不能损失太多。

人,都是会衡量得失的。

看着神色各异的群臣,夏侯献补充了一句:

“与军府一样,由朝廷授予的田产不得买卖。但若是盈余过盛,经营不来,可卖盈余之田。”

“小算盘”度支尚书王广闻言,又开始在心中盘算起来。

以前变卖田产没有官方背书,都是当地知根知底的豪族们私下张罗的。

不过田地也有好坏之分,有些田地因为各种原因,产量不行,属于“食之无味,岂之可惜”的鸡肋。

比如他王家族人在雁门郡就有产业,但那地方离鲜卑人和杂胡的聚集区太近了,本身田地质量就一般,还没事被霍霍。

目前田地闲置,也没人愿意接手,砸在了手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倘若在太原郡内分得新的土地,之后将边郡的田产以合法的手续变卖出去,甚至直接卖给朝廷,是不是就套现了!

天才,我真是天才。

.....

时间来到中午,天子令群臣在东堂用饭。

吃过饭后,群臣又闲聊了些许,夏侯献便让他们回去了。

这么大的事,总要让人消化消化,不可能一下子就拍板。

群臣渐渐离去,而钟会、裴秀、贾充、辛敞、傅嘏几位近臣,被天子留下。

面对他们几个,夏侯献的语气明显更加温和,他若无其事地翻着其他奏章,问贾充:

“公闾,授田之事,你以为如何?”

这时,裴秀看了贾充一眼。

贾充这人自幼丧父,年少当家。贾家现在没什么长辈,他一个年仅三十多岁的人不得不扛下所有重担。

平阳贾氏祖上没什么底蕴,是靠着贾逵的名望才刚刚跻身士族之列,此事还在上升期。但目前来说,他们家的豪族属性还是太浓。

在裴秀看来,目前贾氏在朝为官的就他贾充一人,他不可能把前途全梭哈在天子一人身上,总要留一条后路。

方才人多,贾充没表态,而在这种偏私下的场合,他应当不会再藏着掖着了。

念及于此,裴秀低着头,悄咪咪地给贾充使了个眼色。

快!公闾快劝劝陛下收着点,要不然我真不好跟族里那帮长老们交差。

贾充终于开口:

“陛下方才所言,乃于公私有益!看似大刀阔斧,实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啊!”

裴秀一愣。

不是.....公闾你怎么舔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