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盘踞两年的许孟村解放了。与此同时,攻打仁里的十三团也传来了好消息,仁里村也解放了。参战军民人人笑逐颜开,共同庆祝两地解放的胜利。
许孟和周边的繁荣
许孟镇位于五莲县东北部,地处平原地带,涓河纵贯全境,清末为诸城县许孟练,民国初属诸城县第三区。据清乾隆甲申年(1764)《诸城县志?疆域考》关于许孟和市集的记载:“由西而南曰许孟,城西南四十里,领村六十四……;市集……其间存及新增者三十有三……西曰无忌、曰岳哥庄、曰芝盘、曰贾悦、曰枳沟、曰许孟,凡六处”,这说明,许孟当时是周边64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许孟集则是诸城西南部“六大集”之一。
五莲建县以后,许孟集成为全县着名的“四大集”之一,其原址在许孟村西南涓河东侧的空旷洼地。2015年11月15日,许孟镇政府为改善城镇面貌,将集市搬迁至涓河西岸李家庄子村东南。2018年,投资近200万元进行升级改造,建设了钢构交易棚、管理用房及乡村大舞台等设施,许孟市集逐步得到规范。从历史沿革和市集发展来看,许孟历史悠久,经商氛围浓厚,许孟人给人们留下了头脑灵活、善于经商、诚实守信的良好印象。许孟农历逢四、九为祭日。每年两个山会,分别是正月十九日至二十四日、十月十四日至十九日。每逢集日,八方商贾云集,人们纷纷涌向集市进行交易。20世纪60、70年代,集上除了进行粮食、布匹、果蔬、畜禽及烟酒糖茶等商品交换外,还有说书唱戏、耍杂技等文化活动和加工衣服、剃头等服务行当。现将能代表许孟特色的行业和“老字号”作简要介绍:
小吃
许孟自古餐饮业发达,早年小吃业主要集中在位于现今牛许路南侧的集市下坡处。较有名的字号有郑家羊肉汤锅,郑家、鲍家狗肉,孙家拉面、炉包,张家、孙家烧肉,李家油条等。在那饥馑的岁月里,很多人赶集的目的,就是拿着能攥出汗来的一摞零钱到集上犒劳一下自己和家人。
许孟小吃得到不断传承和发展,炉包、烧烤、驴肉、煎饼等特色食品远近闻名。特别是2017年春节期间许孟炉包和烧烤被央视《味道》栏目专题推介后,更是名扬四方。
许孟炉包,当地很多群众都会制作,其技艺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传承人为许孟村刘光树。炉包皮面暄软,内馅饱满,味道鲜美,挂浆讲究,火候独到,嘎渣焦脆,油香四溢。许孟炉包用料讲究,以鲜猪肉、鲜韭菜、鲜白菜和上好的精面粉为主料精心包制而成。煎炉包的用具是厚锅底的生铁锅,可保证受热均匀;烧柴用桲椤枝子,有提火快、降火迅速等特点;炉包两面都煎上一层薄如蝉翼的“金黄酥”,焦脆可口。
继续阅读
许孟烧烤,当地人称作“烧肉”,后在宣传中演变为“烧烤”。其工艺主要以猪头肉、猪蹄、猪内脏及整鸡等为原料,经煮熟、熏制着色而成,是一种风味独特、口味纯正、营养丰富的禽畜肉食品,其制作技艺被列入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较出名的有许孟村姜振武创办的“正香烧烤”和大茅庄村刘兆强创办的“兆强食品”,其中“正香烧烤”先后荣获“齐鲁名吃”“山东食品业老字号”等称号。从事烧烤行业的还有许孟村的孙柱全、孙柱环、孙良、董合德等;其他各村均有从业者,其中西玉皇庙村的孙加富接受过央视采访,名声渐起,在五莲县城开设分店并参与网上销售,推进了许孟烧烤的广泛普及。
窑货
许孟“窑货”(一种用泥烧制的陶器)源远流长,五莲地区喝羊肉汤用的泥瓦盆子多数源自这里。集上早年卖窑货的很多,占用不小的一块场地,至今集市上仍有从事该行业的摊位,但规模已不如前。许孟窑货品种主要有水缸、饭盆、花盆、茶具等,外形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