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大军,围攻徐城数月,各种招数使尽,除了徒增伤亡外,根本就是奈何不了徐城分毫!
慕容玄这小子看人的眼光还真是准。
随着天气越来越暖,雨水越来越多,大规模春耕的时节已经到来。
但是,在怀吴大地之上,许多田地根本就是无人耕种。
而且这种现象,越是往北就越为严重,特别是怀北、怀南二州,除了怀吴军所掌控的安全区内十几个县府展开了正常春耕外,其他县府的春耕率连半成都没有。
怀吴王已经下旨,号召大家休耕一年,专心守卫城池坞堡!
因为在这些城池坞堡中有足够多的存粮,可供人们吃到明年秋收。
而这些城池坞堡,选址也十分的讲究,至少不会出现缺水的问题。
他们耗得起。
怀吴北方二州内的军民耗得起,可来犯的楚宋齐三军却是耗不起。
因为自打他们攻入之后,除了初期攻城掠地时抓到一些人口外,到了后来几乎就是一无所获。
人再也抓不到!粮食也再也抢不到,只能去捡拾到怀吴军民仓促撤退时,所抛下的财物。
虽然他们的确是发了不少财,可却也是碰到了饿肚子的难题。
因为他们在占领区得不到足够的粮只能从国内运粮,而粮道又时常被怀无的游击队所袭扰。
而随着这些游击队的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能够运送到他们手里的粮食,也就越来越少。
他们也曾想着,要靠攻破怀吴的城池坞堡获来取粮食。
可这么做实在是有些不划算。
因为这些城池坞堡中,往往塞进了大量的人口,可以组织出足够的守城兵力,能够坚守很久。
即使有些城池坞堡能够攻破,但大多数情况下,在他们攻破之时,其中的粮仓也往往会被大火焚烧。
而大火过后,他们因为得不到足够的粮食而屠城泄愤,进一步刺激了其他城池坞堡中的人死战到底。
他们迫切的希望尽快结束这场战争。
很快,他们就似乎是看到了希望:
进入三月中旬后,种种迹象表明,许多龟缩在城池坞堡中的怀吴武装开始了远距离调动,似乎是在往几座大城汇聚。
在这里之所以用怀吴武装这个词,是因为在三国兵将眼里,已经分不清哪些是怀吴的正规军,哪些是怀吴的游击队了!
他们已经不知道,怀吴现在的兵力究竟有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