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4章鬼哭血染功勋黯,旗旌蔽日墨痕深(3 / 5)

诡三国 马月猴年 5421 字 4天前

水利颇有成效,然后积累功勋升任县令等等。

正常来说没几个水利工匠可以走仕途,但是偏偏某些人就可以一路顺风,功勋常伴其身,到点了就自然有功,要说一切都没有任何巧合,都符合流程么……

荀彧同样也清楚,曹操此刻急需一场胜利来稳定局面。他也明白,曹操对曹氏、夏侯氏年轻一代寄予厚望,所以如果他直接质疑这一份的军报,不仅是有政治上的风险,还有整个战局上的也会产生问题。

可是荀彧作为尚书令,也肩负着监察军政、明辨真伪的责任。他不能坐视一个虚假的胜利误导整个战略判断。

散议后,荀彧并未直接向曹操进言质疑,而是不动声色地召来了自己的族侄,时任丞相府东曹属的荀绍。

荀绍为人谨慎,心思缜密,平日多沉默寡言,是荀彧信任的子侄辈。

荀彧的声音低沉而凝重,『汝南曹子诚将军处传来捷报,称其与长倩运筹帷幄,韩元嗣将军浴血奋战,于鬼哭隘力挫司马氏主力,并奇袭夺回军堡,斩获颇丰……此乃大功。』

荀绍闻言,便是拱手相贺,『此乃天佑丞相,可喜可贺!长倩兄果然不负叔父教导……』

荀彧抬手打断了他的话,沉默了片刻之后,缓缓说道:『然此捷报,语焉不详处甚多。韩元嗣素来刚毅,用兵老成,然其本部兵力几何?伤亡如何?奇袭军堡之细节,敌我布防之实情,战报皆语焉不详。长倩初涉军旅,曹子诚亦非百战之将,此役如此顺利,颇多疑点。吾恐前线或有虚报,或有隐情,或为司马氏骄兵之计。若因一时误判而动摇全局,则祸事大矣。』

荀绍脸上的喜色褪去,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令君之意是?』

『汝持我手令,以巡查颍川吏治为名,暗中前往汝南前线。』荀彧取出一枚令牌和一份盖有他私印的文书,『务必亲临鬼哭隘、废弃军堡两处战场,详查战况痕迹,寻访幸存中下级军校、士卒,尤其是韩将军旧部,暗中查问实情。切记,勿惊动曹将军与长倩,只需将所见所闻,据实记录,速速报我。』

『属下明白!』荀绍郑重接过令牌文书,『定不负所托,查明真相!』

荀绍领命而去。

有人将此事上报给了曹操。

曹操沉默许久,摆摆手让那校事小吏退下。

……

……

汝南前线营地。

韩浩本部八百精锐,连同那两百民夫,活着撤回军堡并协助防守的,不足三百,且人人带伤。

韩浩本人身中数箭,甲胄破碎,失血过多,全靠一股不屈的意志和强健的体魄在硬撑。

曹义和荀恽在众将士面前对韩浩及其残部进行了『隆重』的嘉奖。

荀恽声情并茂地,高度赞扬了韩浩的『忠勇』,并且再一次强调了曹军所需要的『执行力』,表示要全军上下,以屯为单位,立刻开展对于韩浩的学习,研讨,以及经验总结。

为了巩固得之不易的胜利成果,曹义迅速派出自己的心腹将领,接管了那座由韩浩残兵用血肉暂时守住的废弃军堡。

对于韩浩,则是派遣了军医进行全方位的医治……

只不过对于韩浩本部的那些残兵,除了一些例行的诊治之外,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太多的关怀和照料了。

对于曹荀二人来说,在他们内心深处甚至隐隐希望这些可能知道太多内情的老兵就此『不治』!

那样,所有的秘密和功劳,才能真正属于他们。

一些韩浩本部的老兵,因为伤势过重,最终撑不过去,但是这些兵卒的死亡,也不过是在曹义口头上,轻描淡写地归咎于『伤重难愈,为国捐躯』,并下令『厚葬』。

口头上的厚葬,实际上的葬礼草草举行。

反正普通兵卒也不可能谁都有空去实地现场察看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