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零六章(2 / 4)

享,但操作必须我们自己来。”谭越指尖在桌面上轻轻点着,发出规律的轻响。

郑通忽然笑出声,笑声在会议室里回荡,带着如释重负的畅快。

吴工也跟着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端起自己的搪瓷杯喝了口茶,茶水有些凉了,但他喝得依旧满足。

“说起来,当年为了学人家的特效追踪技术,咱们的人在机房蹲了整整三个月,连午饭都是啃冷三明治,人家还不乐意教,好多时候都是偷偷看、偷偷记,回来自己一点点试。”

他看向谭越,目光里带着老伙计才懂的感慨,那是一起吃过苦、一起扛过难的默契,“现在倒好,海外团队反过来要我们的粒子特效插件,说我们的算法在处理大规模星尘渲染时更高效。”

谭越摩挲着照片的边缘,指尖触到相纸粗糙的纹理,那是时间留下的印记。

“不是反过来,是平等交流。”

他将照片放回铁皮盒,轻轻合上盖子,“让宣传组准备些技术对比图,不用刻意强调谁优谁劣,就客观展示我们从学习到自主研发的过程——从参数模仿到原理创新,从硬件依赖到自主适配,这比任何口号都有说服力。”

继续阅读

陈晔在一旁快速记录,笔尖在笔记本上划出工整的字迹,笔画清晰有力。

她记得谭越说过,自信不是贬低别人,而是坦诚地展现自己的成长。

当年她刚当秘书时,连给海外合作方发邮件都要反复检查,生怕一个用词不当引起误会,现在却能游刃有余地协调十几个国家的宣传档期,用不同的语言精准传达公司的意图,这何尝不是一种成长。

“国内宣传按原计划。”

谭越端起茶杯,茶梗在水中竖立起来,像一根根小小的标杆,“重点放在‘中科院联合监制’和‘全流程自主制作’上。”

“吴工,海外这边要注意本土化,派去东南亚分公司学习过的小林,让他牵头负责那边的宣传,他熟悉当地观众的口味,知道他们更喜欢在科幻里加入什么样的人文元素。”

吴工翻开笔记本,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批注,不同颜色的笔迹区分着不同的重点。“已经安排了。北美那边,我们和当地发行方达成协议,他们负责线下影院宣传,包括海报张贴和影院地推,我们出线上内容。”

“就是用咱们团队自己做的互动星图,观众扫码就能看到电影里的星系对应现实中的哪片星域,还能模拟星际航行的路线,特别直观。”

“这个主意好。”谭越点头时,目光落在桌角的地球仪上,那上面布满了细密的经纬线。

将世界分割成一个个小块,却又紧密相连。

“让去北美学习过的视觉组参与设计,他们知道当地人喜欢什么样的交互方式,是更注重数据精准还是更看重视觉冲击。”

他忽然想起什么,看向陈晔,“上次让你整理的海外粉丝画像,做好了吗?里面要有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细分数据。”

陈晔立刻从文件夹里抽出一份报告,报告装订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丝褶皱。

“做好了。海外粉丝更关注科学设定的严谨性,对黑洞的物理模型、时间膨胀效应这些知识点讨论得特别热烈,我们可以联合当地的天文馆做超前点映,邀请天体物理学家做映后讨论,解答观众的科学疑问。”

她将报告放在谭越面前,页面边缘贴着便利贴,上面是她用不同颜色标注的重点,红色是核心数据,蓝色是建议方案。

为了让这部电影取得好成绩,谭越可谓是做足了功课。

“这可是免费的宣传啊!而且比硬广有说服力多了。”

谭越翻看着报告,指尖在“家庭观众占比 62%”的字样上停顿,指腹轻轻敲击着纸面。

“加个亲子互动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