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越抬头时,眼底带着清晰的笑意,那笑意里有对市场的精准把握,也有对内容的自信:“让海外团队参考我们在国内做的‘给未来写封信’活动,用他们的本土化方式呈现。”
“当年派去学市场营销的小张,不是说过国外家庭很吃这种情感牌吗?可以让孩子给十年后的自己写张明信片,主题围绕‘宇宙与成长’,应该能引起共鸣。
吴工连忙在笔记本上记下,笔尖在纸上划出急促的线条。
“我这就让小张对接。对了,海外几个社交平台的官方账号,要不要请当地的 KOL帮忙运营?他们更懂当地的传播规律。”
“不用。”谭越放下茶杯,杯底与桌面碰撞发出轻响,像一个坚定的句号,“让我们自己的团队来。”
“去年派去学新媒体运营的几个年轻人,不是说已经摸透了那边的算法逻辑吗?从内容发布时间到关键词设置,都有一套成熟的方案了。”
“给他们机会练练手,以后咱们的海外业务只会越来越多,总不能一直依赖外人。”
会议进行到一半,陈晔出去接了个电话,回来时手里拿着份打印件,纸张还带着打印机刚吐出的微热。“
谭总,海外合作方发来消息,说他们的技术总监想在电影上映后,来我们公司做技术交流,时间初步定在首映礼后的一周。”
她将打印件递过去,语气依旧平稳,听不出任何情绪波动。
“还附了份他们想探讨的议题,里面提到了我们的黑洞渲染算法,还有行星地表纹理的生成技术。”
谭越接过打印件,目光扫过那些专业术语,忽然笑了。
“告诉他们,欢迎。”他将文件放在桌上,指尖轻轻敲击着,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但要提前说清楚,交流可以,技术思路、实现方法都能聊,想拿核心算法当交换条件,免谈。我们的技术是团队一点一点啃出来的,不是用来做交易的筹码。”
为了完成《星际穿越》的后期制作,整个团队投入了全部的心血。
陈晔应声“好”,转身去回复邮件时,脚步依旧轻快,高跟鞋踩在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却不显得突兀。
她知道,谭越不是吝啬,而是清楚这些技术里凝结着多少人的心血。
那些在剪辑室熬过的夜,灯光常常亮到天明。
那些被推翻又重来的方案,堆满了垃圾桶;那些从国外资料里一点点啃下来的知识点,写满了一本又一本的笔记。
......
傍晚时分。
夕阳透过百叶窗,在会议室的地面投下细长的光斑,随着太阳的移动缓缓变幻着形状。
谭越看着吴工和郑通在地图上标注最后的上映城市,红色的图钉密密麻麻,像撒在地图上的火种。
忽然觉得这张地图像极了《星际穿越》里的星图,每个红点都是一颗即将被点亮的星辰,在不同的角落闪耀。
“差不多就这样吧。”谭越站起身,青瓷杯里的茶已经凉了,茶汤表面结了层薄薄的膜,他却并不在意。
“让宣传组明天开始预热,先放一组对比海报。”
“左边是三年前我们参考的海外特效图,带着明显的模仿痕迹;右边是现在我们自己做的版本,融入了东方美学的意境,尤其是黑洞周围光带的层次感,那是我们独有的处理方式。”
郑通收拾文件时,发现谭越的笔记本落在桌上,翻开的页面上画着简单的分镜,线条简洁却精准。
旁边用小字写着“参考海外团队的光影处理,但要加入东方美学的留白,宇宙的深邃不在于填满,而在于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
他笑着摇摇头,将笔记本合上,放进陈晔拿来的公文包里,动作轻柔,像是在呵护一件珍贵的物品。
回到办公室,谭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