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天津的崛起(2 / 4)

闻言,李贤无奈笑着点头,道:“本官就过来看看,你们继续。”

船长当即直接让开,并且粗暴抓住前面认识的同行,将其也扯到一边,本来还想骂人的同行,看到李贤后,含在嘴里的粗话顿时就吞了回去。

犹如多米诺骨牌一样的传播,很快在李贤前面让开了一条道来。

李贤从中间走过,来到那官吏面前。

“下官见过知府大人。”

突如其来的安静,那官吏早就发现了李贤,当即就行礼。

“免礼,今儿海船可有多少?”

李贤颔首问道。

“回知府大人话,现今计数五十八艘,还在记录之中。”

这才一大早上,已经记录了近六十艘船,可见现在海贸的热闹。

“嗯,你继续登记,本官就在旁边看着。”

李贤听着,目光环顾身周的船长,随着各处在年节后复工,今日拖一点,明天就多一点,很容易造成积压,让海商错过出海的时机。

因而,那官吏也没有和李贤多客气,只是刚才大吼的气势小了些,本来有点乱的船长们,也乖乖排起队,动作倒是比刚才还要快了许多。

李贤转身看向码头外那些缓缓而来的船只,整个河道显得格外拥挤,宽阔的运河河道都有些不够用了。

天津得益于出海口,这些船只都是白花花的税收,而且还代表着从海外进入大明的粮食。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大明对于粮食的需求是一个无底洞,放眼天下,食不果腹者比比皆是,就算海商为了抵税而源源不断送来粮食,可终究是填不满消耗。

这也苦了大明周围邦国的百姓,因为没有大明内阁这样能够统筹全域的机构,权贵们为了享受,那可是丝毫不在意百姓手中的粮食是否是维系他们生存的救命粮。

天津可以说是建立在码头和港口上的城市,这在建立之初,李贤就深有感受。

海运反哺了河运河陆运,充分刺激了天津的经济发展,而身为经济特区的天津,在朝廷调控与官府维系下,将财富转移向百姓,虽然诞生了不少富贵之人,可也达不到富可敌国的程度。

李贤收回目光,双手背在身后,看向了聚集在一起的船长,这些人也算是最先富起来的百姓,出一趟海就能有数百两的收入,半年就能赚寻常农户一辈子都可能赚不到的钱。

有了钱,自然是要挥霍,通常而言,最好的挥霍场所就是赌坊,许多在外务工的人,一年辛辛苦苦的工作,最后将钱推向赌桌上,输完了再干一年。

周而复始,再怎么努力也积攒不下钱财。

这也是为什么天津大力打击赌场,同时鼓励各种轻手工业的发展,搭配银行的利息,吸引百姓储蓄,不至于让人手里有钱没处放。

像这样的举措,可不是李贤自己就能想出来的,因为徐州乃至江南地区打击赌坊,朝廷自然需要一处试验区,也就是天津。

现在的天津从经济角度上看,已经超过了江南地区的鱼米之乡,可以称得上经济重镇。

官吏谨小慎微登记着,这勘合可不仅仅是现在登记就可以了,之后海船出海,还需要被市舶司的吏员查验勘合,一旦不符合或是错漏,那么海船就出不了海。

李贤旁观了一会儿,见这里按部就班,也就没有继续多待。

码头上人多事杂,但知道了知府大人来此,就算是吵架的人,声音也小了起来。

这倒算不上什么官威,而是这里的百姓在有了钱之后,同时也拥有了廉耻之心。

寻常街坊邻居斗斗嘴就算了,要是被知府看到了,那丢脸就丢大发了。

更何况,现在对于大多数百姓而言,还是处于年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