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像那些复工的人,能避免冲突是自然避免冲突。
因而,李贤所到之处,看到的也多是一片祥和景象。
京城的工业外溢,最先承接的就是天津,凭借着港口优势,多余的产能比起在国内贩卖,销往外邦能获得更多的利益。
当然,若是没有限制,这样的外销就算现在还不至于影响到国内,可长久之后,必然会影响大明的经济发展,最直接的就是通货膨胀。
就算是拥有全产业链的后世,对于外销也需要宏观调控。
天津的工业并没有比京城落后多少,但先进产业并不多,毕竟蒸汽机这东西,依旧掌握在朝廷手中,而且天津也没有工业所用的煤矿,相比毗邻西山矿区的京城,天津在原材料上的成本更大一些。
李贤从运河码头离开,就前往了海港方向。
顺着运河往东走,沿途也都是密密麻麻的船只顺流而下,彼此保持着极限的间距,避免相互碰撞。
海港没有码头那么杂乱,避风港里已经停了不少船。
高吊架不断将打包好的货物吊上排队的商船。
在数十丈的砖石港湾,连绵的吊架林立,力士拉动着麻绳,带动滑轮组,另一边船上的船员见货物抬起后,也将吊臂给拉了过去。
相互配合之下,货物安稳放到了船上,后面由船员想办法将货物弄进船舱之中。
操持吊架的力夫属于市舶司的人,大货物吊运,那是要交钱的。
李贤来到海港处,力夫作为外聘工人,可没有放下手中的活计,相比知府大人,他们手中的绳索,连接着他们的家庭。
海港时不时刮来彻骨的海风,在无防护下,很容易刮裂人脸皮肤。
长期生活在天津的百姓也习惯了这样的海风,李贤也裹了裹自己的衣服,透过竖立如林的桅杆,看向远处海面依旧紧密的浮冰。
一支舰队从浮冰边上驶过,巨大的船身推开了浮冰,开辟出一条肉眼可见的航道。
这可不是舰队为商船开辟航道,只是军港舰队的日常训练。
李贤没走多久,就看到一个大腹便便的官员小跑着过来。
“知府大人。”
黄秀满面红光,跑到李贤面前,道:“大人要过来,可以先说一声。”
闻言,李贤笑道:“无妨,本官就是到处溜达。”
天津市舶司得到了圣人的赞许,全体上下都干劲满满。
黄秀他也是特意出来盯着,虽然还未到出海期,可也要服务好出海的商船,保证他们之后能够顺利出海。
“巧了,下官也是如此。”
黄秀立马侧身让路,继续道:“今年海船更多了些,也更大了些,河道都显得拥挤了许多。”
“这倒是确实。”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贤点了点头,迈腿朝前走,道:“这也表示市舶司任务越来越重了,黄提举以后可有的忙了。”
“应该的,应该的。”
黄秀乐呵呵道:“忙那都是应该的,都是为了朝廷,为了天津,为了造福广大百姓。”
李贤也是含笑,这些词还都是学圣人赞许与勉励市舶司的词。
朝廷论迹不论心,本着能抓老鼠就是好猫的原则,黄秀过年各种吃喝,与商会的掌柜接触,都在天津,李贤也是有收到一些风声。
两人身后都跟着官吏都在相互恭贺新年,众人汇在一起,走在口岸边上。
“知府大人,下官听说今年天津还要多出几个开发区,那位置定下了没有?”
走着,黄秀就突然询问道。
这也是他喝酒时,周边的掌柜随意发问,黄秀也是突然想起,也就开口问了出来。